洛杉矶讯 —— 全美知名体育评论员斯蒂芬·A·史密斯(Stephen A. Smith)近日在一档热门节目中发表争议性言论,建议洛杉矶湖人队球员“大将军”在下一场对阵底特律活塞的金年会体育比赛中“采取行动”,对活塞队前锋以赛亚·斯图尔特(Isaiah Stewart)实施“偷袭”,并称这是“私人恩怨的解决方式”,此番言论迅速引发体坛哗然,球迷、媒体乃至联盟官方纷纷表态。
事件起源于2025年2月初的一期《First Take》节目,当时,A史密斯与另一位评论员就NBA球场冲突话题展开辩论,谈及湖人此前与活塞比赛中詹姆斯与斯图尔特的冲突事件时,A史密斯情绪激动地说道:“听着,如果我是湖人队的某位‘大将军’——我不特指谁,但总得有人站出来——我会在下次交手时找准时机,从背后给他(斯图尔特)来一下,然后迅速离开,让比赛继续,这就是篮球世界的‘以牙还牙’。”
尽管A史密斯随后补充称这只是“节目效果”和“假设性发言”,但言论已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风暴,有球迷认为这是对暴力行为的公然煽动,也有人认为这只是A史密斯一贯的“表演风格”,NBA联盟办公室表示已注意到相关言论,并正评估是否违反联盟关于媒体人员行为的规定。
要理解A史密斯言论的爆炸性,需回溯到2021年11月的一场湖人对阵活塞的比赛,当时,湖人球星勒布朗·詹姆斯在卡位时肘击到斯图尔特面部,导致后者眉骨开裂流血,斯图尔特情绪失控,多次试图冲向詹姆斯,场面一度混乱,詹姆斯被禁赛1场,斯图尔特则因多次挑衅被禁赛2场。
此后,每次湖人与活塞交手,这段恩怨都会被媒体重提,斯图尔特曾公开表示“事情已翻篇”,但每次对阵时,双方球员的肢体动作和比赛强度都明显提升,显示出紧张氛围并未完全消散。
斯蒂芬·A·史密斯作为ESPN王牌评论员,以其尖锐、夸张且充满戏剧性的风格闻名,他常在节目中用“大将军”(General)一词代指球队中具有统治力的球员,此次发言中虽未点名,但外界普遍认为他暗示的是湖人队的安东尼·戴维斯或某位防守悍将。
支持者认为,A史密斯的言论是节目娱乐化的一部分,旨在激发讨论;批评者则指责他为了金年会app收视率不惜鼓吹暴力,违背体育精神,体育媒体伦理专家丹尼尔·罗伯茨博士指出:“媒体人应避免传递可能引发实际冲突的信号,尤其是涉及球员安全的话题。”
活塞队主帅德韦恩·凯西在接受采访时回应:“我们不该谈论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,篮球是竞争,不是打架。”湖人队主帅达尔文·哈姆则低调表示:“我们的重点是赢球,不是旧事重提。”
球员方面,斯图尔特本人尚未直接回应,但其队友凯德·坎宁安在推特上发了一个“摇头无语”的表情,似有所指,湖人球员安东尼·戴维斯被问及此事时仅称:“我只关心比赛本身。”
球迷阵营分裂明显,有人制作梗图调侃“A史密斯正在策划NBA版《教父》”,也有人发起“抵制A史密斯”的倡议,要求ESPN对其停职。
NBA联盟一向对煽动暴力行为采取强硬态度,根据联盟规则,任何公开鼓励球员实施恶意犯规或攻击行为的言论都可能受到处罚,包括罚款甚至禁止参与联盟相关活动,尽管A史密斯并非联盟雇员,但ESPN作为NBA重要转播伙伴,联盟可能向其施压。

历史上曾有类似案例:2017年,一位评论员因建议球队“废掉”对手球星而被永久禁止采访NBA比赛,此次事件会如何发展,尚待观察。

A史密斯的言论再次引发对体育媒体娱乐化边界的讨论,在收视率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,许多评论员选择用极端观点吸引眼球,当言论涉及暴力、种族、性别等敏感话题时,娱乐与责任的平衡变得至关重要。
一些分析师认为,此类言论可能对年轻球迷产生误导,模糊体育竞争与恶意伤害的界限,另一些人则主张,观众应具备判断力,区分“表演”与真实建议。
NBA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球员安全性,包括改进裁判规则、加强 concussion 协议等,A史密斯的“偷袭”言论显然与此方向背道而驰,球员协会执行董事米歇尔·罗伯茨强调:“球员健康是首要任务,任何鼓励伤害他人的言论都不可接受。”
从比赛本质看,篮球的魅力在于技巧、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,而非暴力复仇,历史上许多著名“恩怨”(如伯德vs.托马斯、乔丹vs.活塞)最终都通过赛场表现解决,而非肢体冲突。
斯蒂芬·A·史密斯的言论或许只是体育媒体生态中的一个极端案例,但它折射出更大的文化议题:在追求流量和话题度的时代,体育评论应如何坚守底线?球员安全与娱乐价值孰轻孰重?
下次湖人对阵活塞时,所有目光无疑将聚焦于斯图尔特与湖人球员的互动,但无论场上发生什么,希望球迷记住:体育的真正精神是尊重、卓越与公平竞争——而非复仇与偷袭。
正如传奇教练约翰·伍登所言:“真正的大将军从不靠偷袭取胜,而是用实力赢得尊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