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防守,连续击败多名强手,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,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将接受采访时说道:“每次比赛都让我变得更加自信,而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只能依靠自己。”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7岁的他是金年会官网入口个精力充沛的孩子,父母尝试让他参与各种体育活动,一次偶然的机会,父母带他观看了市击剑队的公开课,那些身着白色击剑服、手持长剑的运动员瞬间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。

“我第一次拿起剑就爱上了这种感觉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虽然剑很重,但挥舞起来特别帅气。”就这样,他开始了在南京市鼓楼区青少年击剑队的训练生涯。
启蒙教练李劲松对姜鑫瑞的第一印象是金年会官方网站:“这个孩子眼睛里有一种罕见的专注力,大多数小朋友刚开始训练时都会东张西望,但他从第一节课就紧紧盯着我的每一个动作示范。”
击剑训练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,基本功训练枯燥而艰苦,每天成百上千次的步伐移动、刺击动作重复,让许多同龄孩子选择了放弃,但姜鑫瑞坚持了下来。
母亲王女士透露:“鑫瑞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,有一次他训练中连续失误,回家后把剑包扔在角落里,说再也不练了,但第二天一早,他自己又默默地把装备整理好,催促我送他去训练馆。”
这种自律精神体现在姜鑫瑞的训练日常中,每天放学后,他总会先完成作业,然后前往训练馆进行两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周末更是全天候投入,上午体能训练,下午技术练习,晚上还会观看比赛视频学习战术。
“我喜欢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,找出他们的习惯动作和漏洞。”姜鑫瑞展示出超越年龄的战术意识,“每场比赛前,我都会制定几套不同的策略,根据场上情况灵活运用。”
姜鑫瑞首次参加正式比赛时只有8岁,那是一次省级邀请赛,他回忆道:“第一场比赛我紧张得手发抖,连剑都差点握不住,结果很快就输掉了。”

但那次的失败没有打击他的信心,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,随后的两年里,他参加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场比赛,成绩稳步提升,2023年华东区青少年击剑赛上,他首次获得奖牌;2024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邀请赛,他跻身前三;直到这次全国锦标赛,他终于捧起了冠军奖杯。
江苏省击剑队主教练陈伟在现场观看了姜鑫瑞的比赛后评价道:“这名小选手最难得的是他在场上的心理素质,无论比分领先还是落后,他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,不会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判断,这种特质在年轻选手中非常罕见。”
当被问及比赛中最深刻的体会时,姜鑫瑞毫不犹豫地说:“站在剑道上,我只能靠自己,无论教练在场边如何指导,最终执行战术、应对变化的只有我自己。”
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在本次锦标赛的半决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,那场比赛,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冠军得主,开局后他很快以1-4落后,场边教练请求暂停并给予指导。
“暂停结束后,我没有完全按照教练说的做,”姜鑫瑞解释道,“因为我感觉到对手已经预判了教练的战术,我临时改变了策略,果然奏效了。”最终他以15-13的比分逆转取胜。
教练李劲松并不认为这是不服从指导:“相反,我为他的临场应变能力感到骄傲,击剑是项需要高度自主性的运动,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执行指令的选手,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的运动员。”
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,姜鑫瑞同样重视学业,他的书包里总是同时装着课本和击剑装备,经常在训练间隙或比赛途中的车上完成作业。
班主任刘老师表示:“鑫瑞是个非常懂得时间管理的孩子,虽然因为训练和比赛经常请假,但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,这种专注和自律也体现在他的学习上。”
姜鑫瑞自己有着明确的目标:“我希望能够进入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,但我也知道文化知识很重要,所以再累也会完成学习任务。”
随着在全国锦标赛上的出色表现,姜鑫瑞已经引起了省队教练的更多关注,明年,他将有机会参加更高年龄组的比赛,与更强的对手交锋。
中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王志强指出:“像姜鑫瑞这样有潜力的年轻选手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,我们正在建立更为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系,为他们提供更多国际交流比赛的机会,帮助这些年轻选手成长。”
对于未来,姜鑫瑞既期待又冷静:“我知道后面的路还很长,会有更多强劲的对手,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,不断从比赛中学习和提高,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
击剑运动在中国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,随着更多青少年参与这项运动,像姜鑫瑞这样的新星正在不断涌现,他们用手中的剑,不仅挑战着对手,更挑战着自己的极限;不仅在追逐奖牌,更在塑造着自信、自律、自强的品格。
无论姜鑫瑞未来的运动生涯能达到怎样的高度,这段击剑经历所赋予他的品质——独立思考、沉着冷静、勇于担当——将使他受益终身,正如他所说:“击剑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比赛,更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。”